方塘大讲堂丨蒋伟涛:乡村振兴战略到底振兴了什么?
文丨蒋伟涛(青年学者、《重识乡土中国》作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近来有很多专家都在谈乡村振兴战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对“三农”问题的文件很多、政策很多,造成基层不知道如何是从。
如今无论是官员、还是学者,还是农村人,都需要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乡村振兴战略,振兴的是什么?怎么振兴?振兴到什么程度?标准是什么?如果不搞清楚振兴什么,到头来只能是依赖原来的制度、政策路径,各干各的事情,这样就会造成乡村振兴战略的失控。
1
产业层面的振兴:建立现代农业体系
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业起源于没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它发生于原始采集狩猎经济的母体之中。毫无疑问,农业一直是古代中国的最重要的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
从可以考据到的汉朝开始,中国的GDP就一直领先全球,傲视全球。公元1764年,全国人口约有20559万人,GDP占全球的比重在35%-10%,尤其是后期,因为鸦片和赔款,白银大量外流,后期GDP只占全球10%。
我国长期是农业国,秉承“重农抑商”政策和一度的闭关锁国,所以在中国古代GDP占据第一的时代里,农业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尤其是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工业、商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农业文明一度成为中国文明的代言词,那么现在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不是说农业要占GDP的比重要维持在古代水平,而是要把农业的辉煌振兴出来。不论是农作物品种的发现、培育、繁殖,还是农业工具的发明、利用,抑或是农业知识的传播等等。
目前来讲,在现代发达国家中不可能再出现农业产业占据GDP比重更大的情况,但是农业产业可以往二三产延伸和辐射,把农业的产值释放出来。
比如美国,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早在19世纪60年代,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导下,美国农业就开始步入现代化进程。经过长期发展,现代农业成为美国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美国农业实行规模化、产业化和区域化的经营模式,现代化、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生产率在世界居于前列。
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就已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农场经营规模大,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程度高,全部实行机械标准化作业,生产效率高。
美国现代农业是高度融合的产业化体系。美国现代农业涉及生物学、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等学科门类,将农业生产、工业制造、商品流通、信息服务、金融支持等产业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套产前、产中、产后紧密结合的产业化体系,是多学科、多部门的系统化综合体。在这一点上,由于我国的人口多、耕地少、分散经营,我们不得不承认还是落后的。
我国未来建立的现代农业体系应是以高科技含量、高资本投入、高产出和高商品率为特点的,形成现代集约化、高度社会化和国际化的农业形态,要建立以农工综合企业、工商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等行业组织为主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打造一条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各环节紧密相连的产业链。农业产业可以说任重道远。
2
生态层面的振兴:绿色产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十九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新的高度,为中国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指明了方向。
中国古代的农业毫无疑问都是绿色的,因为当时没有化肥、农药等化学品,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粗放的发展方式,也使我国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沉重代价,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要让老百姓在分享发展红利的同时,更充分地享受绿色福利,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之义。
要把农业绿色发展摆在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全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努力实现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地下水不超采,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秸秆、畜禽粪污、农膜全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生活更加富裕、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47 34301 47 16162 0 0 5699 0 0:00:06 0:00:02 0:00:04 5698p>
十九大报告还指出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所以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发展理念就是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目前农村除了人居环境改善之外,作物秸秆处理也成为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准。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作物秸秆生产越来越多,同时,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物秸秆用作燃料或饲料的比例也越来越少,这直接导致秸秆剩余越来越多,秸秆禁烧问题成了影响环境的大问题,甚至成为政治问题。
在国外,用小麦、稻草秸秆做景观造型,既富有创意又环保美观,很是流行。国外的秸秆可当作饲料、肥料,变身乙醇汽油和发电,还可以做装饰品,还能造“秸秆艺术节”发展旅游经济。其实各地烧秸秆事件怪的不是农民,也不是各级政府的错,归根结底是我们科学合理利用秸秆出现了问题,这才是问题的症结。秸秆除了喂牲畜、积肥、家庭饰品、建材、绿色燃料,还可以是创业农业的主要原料。
要将绿色导向贯穿于农业发展全过程,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实现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绿色农业的基本表征就是高科技农业。现代农业发展中产生的土壤流失、地力衰竭、遗传多样性减少、能源利用率低等诸多问题,要注重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推行“低投入可持续农业”的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精细农业、信息农业和生态农业。
农业绿色发展不是某一个单一环节的绿色发展,也不是一个单一层面的绿色发展,而是要全链条多层次,整体性的农业的绿色发展。要引导农民,尤其是市民,改变“农产品”的理念,除了蔬菜粮食,各种肉类,各种水产品,还有生态的农产品,绿色的农产品,休闲农业,养老农业,康养农业,旅游农业都是农产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这些绿色农产品的开发,助推农民致富。
3
治理层面的振兴:“三治一体”
几千年的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农村、农业构成社会和经济的主体。近代以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和农业受到很大冲击。但是,农村、农业依然是中国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农问题”仍然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大问题。
研究古代乡村时候,不自觉的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当年究竟是谁在管理中国农村?中国古代农村其实都是靠“自治”的。古代的官员没有像现在这么多,行政职权只到县一级。村里搞得好不好,完全靠“村民自治”。千百年来,中国农村靠的是儒家思想和泛神崇拜作为精神支柱,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社会作为组织结构,小农经济、小手工业作为经济基础的。
有学者指出,中华文化之所以能绵延数千年,其基本在于此,而在向近现代化转型时又障碍重重,其根源也在于此。关于这点,以前费孝通、吴晗也提出过“双轨政治”“士绅自治”等概念。
当时的村民自治,都有一批当地的精英在管理,这些精英包括经商有道的富商、退休返乡的官员以及乡间文人、宗族长辈。这些人或是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或是有文化和见识,或是辈分高有威望,他们都很热爱家乡,“周贫恤乏,砌路造桥,无不慷慨乐施。”对家乡的公共事业热心资助和认真规划。很多地方都设立“义仓义学”、兴办学堂发展教育,延续中华文明。这样看来古代中国的基层农村社会是靠德治、自治和人治为主要特征的基层治理。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一表述内有深意。这是因为目前在一些地方的村民自治实践中,出现了以民主决策对抗法律规定的情况,亦不乏通过民主选举让村霸等黑恶势力当上村干部的案例。这成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战略的拦路虎。
如何把村民自治落实得更扎实,同时又能避免异化和片面化?自治、法治、德治的“三位一体”是重要的解决思路。村民自治是中国乡村治理的重要底色,但自治是有条件的自治。
首先,村民自治要以法治为基准,村民自治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内容开展自治活动,不能以自治之名对抗或违反法律。
其次,村民自治要以德治为补充。强调德治,一方面要注重发挥乡村精英在治理活动中的带动凝聚作用,另一方面要形成对乡村黑恶势力的制约机制。这个德治,需要建立农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三位一体”的新型治理体制,吸收退休返乡人员、乡村教师、经商村民等组成村务监督委员会,实施权力制衡和监督。
4
文化层面的振兴:乡风淳朴
众所周知,现代城市是典型的陌生人社会,不要说一个社区大家不熟悉,即便是同一楼栋,哪怕是相邻的邻居,都可能老死不相往来。这就是社会学家齐美尔笔下的“陌生人社会”。
但是在乡村却不存在,这一切都不是问题,因为这里是“熟人社会”,人们世代居住在一起,乡里乡亲,知根知底,人们彼此之间来往甚多,有着先天的人情和信任。
但是经四十年的改革开放,造成现在农村地区拜金主义、赌博风行、结婚攀比、红白喜事、起房盖屋攀比奢侈之风蔓延。其中一些地区科技下乡、文化下乡等日益多起来、丰富起来,其中不乏夹杂着虚假和坑蒙拐骗甚至“黄色”等负面东西,污染农村环境,败坏乡风,让农民屡屡上当受骗。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重提乡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重要保障,是乡村建设的灵魂所在。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新时代的乡风文明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我们不仅要传承优秀的家风、村风,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诚实守信等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体现“五位一体”和五大发展理念等新内容。
新时代的乡风文明要实现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融合。不仅要体现传统民俗、风俗等乡村文化,也要让农民在村庄享受到现代城市文明。
新时代的乡风文明要体现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中国乡村是文化宝库,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理念,中国的乡风文明建设在吸纳世界文明成果的同时,也要对世界文明做出中国贡献。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既然使用了“振兴”一词,说明乡村曾经存在辉煌与成就。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乡村在国家中占有着重要地位,乡村的富庶是我国盛世历史的标志,也留下了数不清的描写乡村优美田园生活的浪漫诗篇。在城镇赚钱后回乡置业曾经也是事业成功的标志,说明了乡村的无穷魅力与吸引力。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经历了工业化进程,无论是在改革开放以前还是以后,政策导向都是以城市和工业为核心,乡村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今天重提乡村振兴是对乡村地位和作用的肯定,也是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乡村的地位与作用,乡村振兴与复兴也体现了我国农村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相关阅读